网站首页 | 本馆概况 | 工作动态 | 最新公告 | 群文活动 | 群文创作 | 群文培训 | 非遗展厅 | 艺术家库 | 联系我们
最新消息:咸阳市群众艺术馆网站新版上线,谢谢您的光临!
导航列表
群文创作
群文创作
当前位置: 首页 > 群文创作 > 群文创作 > 正文
“我和咸阳茯茶”主题征文获奖作品展之二
来源: 日期:2023/5/15 11:43:37 人气:16

三不能制的咸阳茯茶 独一无二的地域文化

王璐(三等奖作品)

“自古岭北不植茶,唯有泾阳出名茶。”在悠悠千载的中国茶文化中,咸阳作为北方为数不多的茶乡,拥有着不可替代的特殊地位。而茯茶至今已有六百余年的历史,久负盛名,明清时期曾为“陕引”“甘引”的主要茶品,沿丝绸之路远销国内外,在悠久中国茶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笔。据说咸阳茯茶有“三不能制”:一是离了泾河水不能制;二是离了关中气候不能制;三是没有陕西人的技术不能制。关于这“三不能制”,且待我们细细分说。

一 无水不可与论茶:清泚泾水烹茯茶

识茶先择水,无水便无茶。许次疏在《茶疏》中记载道:“精茗蕴香,借水而发,无水不可与论茶。”袁枚在他的《随园食单》中说到茶时,第一句便是:“欲治好茶,先藏好水。”可见水的重要性。张大复在《梅花草堂笔谈》里说的更是直接,“茶性必发于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矣;八分之水,试十分之茶,茶只八分耳。”

泾河发源于宁夏六盘山东麓,山泉清冽。唐代茶圣陆羽《茶经》里按照地域划分水的优劣,认为“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山泉水经过岩层层层渗透,矿物质和含氧量变的非常丰富,茶香茶韵也更为悠远清扬。在这一意义上,泾河水本就是极佳的烹茶之水。

泾河之名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泾渭分明”一词常被用作形容界限清楚或是非分明,那么泾河之水究竟是清还是浊呢?诗圣杜甫的一首《秋雨叹》,让泾河留下了水浊的名声:“阑风长雨秋纷纷,四海八荒同一云。去马来牛不复辨,浊泾清渭何当分?”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泾河水质也发生了变化。元代诗人陈宜甫路过泾河之时,写下《泾河诗一首寄王克斋同知》之诗,在他看来,泾河之水甚为清澈:  

古人云泾河,水流本浑浊。
今我来泾州,见水绕城郭。
尘颜照清泚,似怪缨可濯。
古来有谗士,曾厌清流恶。

陈宜甫见泾水清冽,竟生出《沧浪歌》中“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这一以水洗濯自己冠缨的联想。元代时,曾经浑浊的泾河水已经变得澄澈,这也为明代时期咸阳茯茶的诞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 沃野千里:关中气候育好茶

咸阳地处关中平原腹地,泾、渭二河由西向东穿境而过,土地平坦肥沃,水资源丰富。这里南有秦岭屏障挡住了北上的热风,北有九峻、仲山、嵯峨等构成的山系抵御南下的寒流,气候适宜,四季分明,春华秋实、景色秀美。优越的自然条件使这里成为中国农耕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早在六千年前,这里就闪耀着农耕文明的光辉。两千多年以前,咸阳等关中城市已经和西南的巴蜀(今四川一带)、西边的羌中(今青海一带)、北边的戎翟,在商业上有着繁密的联系。这里曾是古代中国最富庶的地区。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评论说:“故关中之地,于天下三分之一,而人众不过什三,然量其富则什居其六。”

据史料载,茯茶(散茶)大约在北宋神宗熙宁年间(1068-1077)于咸阳地区出现;茯砖茶形成定型是在明洪武元年(1368)前后,距今六百余年。是西、北部少数民族日常生活的必需品,素有“宁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之说,这里的茶就指的是茯茶。茯茶在古丝绸之路是最重要的贸易物资,也是西、北部边疆军政开支的财政支柱税源商品。

宋明之时,关中地区虽已不再是国家的行政中心所在,但仍然保有着它作为朝廷控制西南、西北广大地区的军事重镇的地位。明初,中央恢复了泾阳县境内的洪渠堰,使关中最重要的水利工程,即发端于战国秦汉时期的庞大的郑白渠灌溉系统,在经历了元朝后期几十年的荒废之后,又恢复了功能,泾阳、三原、高陵、富平、临潼五县的数百里沃野又得到了灌溉,加快了当地农业的恢复。优越的气候条件,充沛的水利资源,是制作咸阳茯茶独特的地域优势。

三 赳赳老秦:秦人秦风制秦茶

咸阳坡原起伏,沃野千里,水源充足,是最适宜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区域。周人在咸阳生存、奋斗和发展,奠定了中华文化的根基;秦人在这里开拓进取,造就了中华民族大一统的格局,创造了诸多中国文化奇迹;汉唐两代的帝王,把咸阳这块仁厚的土地作为自己的归宿,在这里留下了数以万计的珍贵文物,大大丰富了咸阳文化的内容。咸阳百姓的朴实、仁厚、勤劳、重义,在这里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发扬光大。

咸阳茯茶已获得满满的荣誉,成为咸阳对外宣传的一张“金名片”,这对无疑是咸阳匠人数百年来茶艺传承的最佳褒奖。2011年1月15日,陕西咸阳泾新茯茶项目正式列人国家级星火计划,获得星火计划荣誉证书。2021年5月,咸阳茯茶获批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茯茶隶属六大茶类中的黑茶,属于后发酵茶,能够随时间的推移慢慢地陈化、香醇、为咸阳人于明初时发明,其色泽黑褐油润、金花茂盛、清香持久、陈香显露、清彻红浓、醇厚回甘绵滑。伏茶一般要经过二十九道工艺才能制作完成,其中古代为解决茯茶出口量不断加大,而压缩茶叶体积,筑制砖茶的独特包装手艺也延续至今。

秦人所制的茯茶,更多的承载着一种文化。这种文化以茯茶为载体,将中华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有机结合。了解咸阳茯茶的制作工艺,就能感受到秦人的执著与坚韧,所以善于稼穑的周人才在这里创造了底蕴深厚、内涵博大的文化,奠定了中国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品味咸阳茯茶,就能感受到这片土地的厚重历史,所以远见卓识的秦人在九迁其都之后,最终选择在这里落脚,而后在这里创造了诸多的文化奇迹。

清水、佳候与匠人,共同培育出了享誉世界的咸阳茯茶。它中国特有的文化标记,承载了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更彰显出咸阳的地区精神。它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文化魅力,推动着咸阳茶产业不断向前迈进。

友情连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 咸阳市政府 | 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 | 咸阳市文化和旅游局 | 西安市群众艺术馆 | 上海市群众艺术馆 | 咸阳市群众艺术馆
Copyright @ 2023 咸阳市群众艺术馆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陕西省咸阳市秦都区体育场十字文苑大厦5层 电话:029-33171775 邮编:712000
备案:陕ICP备15001372号 网站开发:卓悦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