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筑茯初心不忘,千载赓续秦茶流芳 李刚(三等奖作品) 作为一个有着44年茶龄的45岁茶人,其实我和茶的结缘已是由来已久。我的家乡就在陕西,在大地原点的泾阳。小时候爷爷喜欢讲故事,也喜欢喝茶。每到冬季,炉子上都放着一个仿佛被岁月打磨了好几辈的老铁壶。爷爷总是静静地坐在那里煮茶,直到汤汁浓郁到可以拉丝,在他眼里才算煮好,随后便叫上大家一起来喝。但那时的我并不爱喝,因为茶太苦,喝了还会醉。时至今日,我还依稀记得那个茶有个很“土”气的名字,叫“胡叶子”。 十八岁那年,我考上了北京师范大学,离开家乡后,那片黄土地的记忆便开始融入到首都的茫茫人海中。那时,我完全没想过,有一天我也会翘首回望,默默怀想,重新思量阔别已久的家乡水、家乡茶和家乡的人。 与茶结缘见天地 毕业后,我做了多年的重案刑警,超快的工作与生活节奏,让我很难有闲情逸致坐下来喝杯热水热茶。直到多年前,我因一次活动在人民大会堂认识了泾渭茯茶的董事长纪晓明先生。这位茶人老乡与我一起谈了很多关于茶的话题。那次对话,于我可以说是醍醐灌顶,纪总让我明白,茶不仅影响了中国,而且改变了世界。之后,我开始各种调查与研究,通过访名师、读专著、查典籍,原来曾自以为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生养我的关中平原、泾渭之滨,竟然有着如此深厚的茶文化底蕴。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制国家,它的都城就定在了我的家乡咸阳。于是,当时众多国家对茶的称谓,槚(jiǎ)、蔎(shè)、荼(tú)、荈(chuǎn)等别名逐渐被统一称为“茶”。有了茶的名称,有了“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等一系列政策的颁行,茶叶逐渐遍及中国大地,开启了新的篇章。 另外提到茶,就不得不说,我的家乡出土了一个珍贵的历史文物,它是在汉景帝阳陵发现的茶叶。这片茶叶我后来亲自去瞻仰过,也近距离观察过,像极了我们今天喝的嫩芽茶头的茯茶。我时常会想,或许今天我们在用特定工艺築茶时的空气中,还流传着带有活性的,千年前我们老祖宗喝茶时的影子。因此,我由衷地为我的家乡感到骄傲,它是世界茶叶的发源地,也是历史上中国茶叶出口最大的集散地,更是历代知名茶人魂牵梦萦的栖息地。于是我开始真正喝上了茯茶并深深地爱上了那口熟悉的家乡味道,那是自祖辈起就烙印在我血脉中的味道。 也许是茯茶给我带来了创作灵感,也许是茯茶让我的心更宁静平和,自从品饮并迷恋上了家乡的茯茶,我开始有了艺术创作的强烈冲动。从2013年开始,许多个寂静的夜晚,我一边品着来自家乡的茯茶,一边从事着剧本创作,把大量自己亲身经历或同行讲述的鲜为人知的新时代首都警察故事,写成剧本,搬上了荧幕。 后来的我,无论多忙,都会泡一壶家乡的茶来喝,这俨然已成为我的一种习惯,一种我与过往生命的另一种连接方式。于是,我开始决定做茶。 以茶为业见众生 2015年,我成立了北京大秦真茶业有限责任公司。起初,我一直是依托泾渭茯茶做它的销售商,彼时的我,还是一个经营茯茶的“小学生”,也一直在用自己最“笨拙”的方法去推广我们的茯茶,特别是刚开始做茶的三四年,我一直在往外送茶,而且是没有标准,没有上限,只要对方喜欢、跟我认识,我就送茶给他喝。后来他们也真正爱上了茯茶,便开始找我买茶。从小量的买,到大量的买,再到海量的买。每当我看到身在美国、加拿大、新西兰的朋友们给我发他们喝茯茶的照片时,心中别提多欣慰与满足。 2019年6月,我同陕西省参访团,随从习近平总书记出访到中亚,参加了上合组织比什凯克峰会,有幸带着茯茶走上了国际舞台。此行中,我碰到一个俄罗斯富商,我也给他送上了我们的茯茶,他接过茶喝了一口,突然停下来,然后就开始掉眼泪,我当时被这场景吓到,以为茶有什么问题,因为我们语言也不通。后来从翻译口中才知道,他从小父母双亡,是奶奶抚养长大的,他奶奶是吉尔吉斯斯坦人,茶是他从小的早餐,但随着奶奶的去世,他再也没有喝过这样的茶了。如今这一口茶唤起了他的记忆,味觉是不会欺骗人的,于是他说不用再评价它的好坏,因为这就是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东西。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到茯茶的好,是经历了漫长岁月考验的。任何伟大的事业,都离不开时间的打磨。千年以来,茶叶和益生菌(学名:冠突散囊菌)的结合,与奶酪、红酒、火腿等世界三大发酵美食一样,既是大自然的机缘巧合,又是祖先在漫长生活中形成的实践经验,更是天地万物共荣共存的生命智慧。 如今,持续三年之久的全球性疫情,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而这场疫情对人们最大的改变是什么呢?是人们开始越来越注重健康。如果说从2015年起“保温杯里泡枸杞”的段子还只是全民调侃,那在经历疫情之后的今天,人们则更切身地体会到养生的重要性。对食物的选择越来越看重“上药养命,中药养性,下药治病”。所以我找到了“未来茶饮”的概念,茯茶不再是单一的茶,更不是简单的菌,它是全球数千种茶叶当中独一无二的“茶菌综合体”。它既有传统茶的功效,也有益生菌的功能。所以我相信,茯茶作为极少数具有科学依据与实践依据的天然健康茶饮,必将成为下一个引领潮流、面向未来的茶饮风口。 同茶共进见自己 如今,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党的二十大广西代表团讨论时指出,“茶产业大有前途。下一步,要打出自己的品牌,把茶产业做大做强。”这无疑是对我们茶人传达出的一个利好信号。因此,在“打出中国茶品牌”的时代命题下,在茶行业同质化竞争的市场困局里,我在不断思索、论证、实践差异化战略的过程中,将目光投向了我们举世闻名的父亲山——秦岭,试图在回归茯茶之源的过程中,辟出一条“藏新品陈”的突围之路。 茯茶具有长期存放的先天条件,能让时间创造复利,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人注意到“年份茶”的巨大升值空间,品质好的老茶每年的增长幅度可以达到15%-20%。我的大秦真用十年时间全心投入泾渭茯茶的老茶仓陈,当前近乎垄断的老茶市场占有率,为我们打开了高成长性的市场赛道,提供了把控市场的能力与巨大的价值空间。同时,我将在茯茶原始发酵地进行生态仓陈,不加一丝人工干预,让自然的力量成就完美品质,严格把关特存年份,确保每一块茶砖至少自然陈化1800天(5年)以上。 其实,走茯茶品牌化道路的想法并不是我一时兴起,早在疫情前我就一直在思考,还带着团队在欧洲六个国家对一些品牌进行了深入的调研。在德国,我们走访了奔驰、宝马、保时捷;在瑞士,我们到了百达翡丽、劳力士;在法国,我们去了包括“罗曼尼康帝”在内的多个享誉世界的酒庄。这些品牌能成功,其中一个共性,就是用故事为品牌进行赋能。这些故事在品牌发展的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是一个品牌价值观的凝练与表达,是鞭策品牌不断成长的内在精神。从那时起我便发现,有生命、有力量、有精神共鸣的品牌故事能够成为品牌长远发展的骨架和基石,使品牌在汹涌的竞争浪潮中,立于不败之地。 这或许正是过去茯茶发展所欠缺的,人们提到中国茯茶还不能想起一个属于我们自己的故事。其实,我们从诞生之初,就不欠缺工艺也不欠缺历史,我们欠缺的可能是精心提炼、用心组织、专心推广的品牌故事。作为一个从影视行业跨界而来的我,正在尝试把大秦真茯茶的原创IP提炼总结出来,这将打破以往消费品传统的业务模式和推广渠道,通过提升品牌的文化附加值,在垂直领域构建内容体系,完成长期稳定输出。 我的目标就是希望有一天能带着通过时光转化的老茯茶,代表中国走向世界。从高价茶的昂贵,到高龄茶的珍贵,品类要重新出,品牌要重新打,产品要重新做,这注定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但我并不惧旅途漫长。全球头号对冲基金创始人雷伊·达里奥在《原则》中有句话:“那些看上去伟大的创举,往往都是用最笨的方法,和最长的时间做成的。”我是一个长期主义者,更是一个情怀至上者,我从不把多挣一分钱,多卖一份茶作为我的毕生志愿。我只想让更多国际友人、爱茶人士,喝上一杯健康好喝的中国茶。 回首这十年,我从一个局外人进入茶行业,真正爱上茶、懂得茶直到现在离不开茶。但十年只是一个起点,只要心怀热爱,永远都是当打之年。水击三千里,碧空九万丈,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如今,来自陕西的国家级非遗项目咸阳茯茶制作技艺,作为联合申报项目之一成功晋升为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这是世界对中国茶的认可。同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要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而自古就在丝绸之路上拥有举足轻重地位的茯茶,必将因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突出的商品价值,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璀璨夺目的一道亮丽风景线,重新谱写中国茶叶在丝绸之路上的崭新篇章。作为三秦子弟的我,也将用实际行动努力争做一带一路上最虔诚的文化使者,让茯茶成为新丝路上呈现给世界最好的中国礼物。 上一篇:
“五一”假期咸阳非遗馆人气旺!秩序井然!
下一篇:
“我和咸阳茯茶”主题征文获奖作品展之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