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本馆概况 | 工作动态 | 最新公告 | 群文活动 | 群文创作 | 群文培训 | 非遗展厅 | 艺术家库 | 联系我们
最新消息:咸阳市群众艺术馆网站新版上线,谢谢您的光临!
导航列表
非遗动态
非遗成果
非遗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非遗展厅 > 非遗动态 > 正文
咸阳市非遗助力扶贫调查报告
来源: 日期:2020/7/14 8:57:40 人气:42

    历史文化名城——咸阳,是中国第一帝都,勤劳聪慧的咸阳人民在长期的劳动和生活中形成了种类繁多、风格独特、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杂技与体育竞技、传统美术、传统手工艺、传统医药、民俗节庆等方面,这些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咸阳人民创造力、想象力、智慧和劳动的结晶,体现了优秀的文化价值和审美情趣,是千年帝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截至目前,咸阳市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3项(乾县弦板腔、旬邑彩贴剪纸、彬县灯山会),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68项,列入咸阳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67项。为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策部署,深化文化助力脱贫攻坚工作,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在全市积极推动非遗助力精准扶贫工作,充分调动社会各界的力量,在保持非遗核心技艺的基础上,大力发挥企业和传承人的带头作用,形成企业创新、传承人创业,产学研相结合的非遗发展格局,有效促进了传统工艺振兴、助力我市精准扶贫工作迈向新的台阶。


   首先,政府是这项事业的主导者,调动和凝聚各方力量,促进非遗保护和传承发展。为充分挖掘我市非遗资源潜力,不断扩大我市传统公益类非遗项目的保护范围,我市共开展了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申报工作,公布了167项市级非遗保护项目,其中传统技艺74项,为发挥传统工艺类非遗项目生产性保护的作用,助力精准扶贫打下坚实的基础。加大经费保障,采取多种方式,对传承及保护效果比较好的非遗项目和传承人进行奖励,促进我市传统工艺类非遗项目的产业化发展。目前,已参加剪纸、刺绣、面塑、皮影等7期培训班108人次,帮助100多名传统手工技艺的传承人及从业者提高了艺术素养、创新能力和设计制作非遗衍生品的开发水平。培训学员结业后回到当地开办企业、建立个人工作室或合作社、扩大生产规模,有的还运用实体经营和网上销售相结合的模式,拓宽销售渠道,让贫困地区传统手工艺从业者获得就业机会,创造出更多的生产价值。组织渭城、旬邑、长武等县市区15个传统手工技艺项目参加了省文化旅游厅举办的陕西传统手工技艺大展,通过展示、展销,提升了我市非遗的社会认知度,拓宽了非遗产品的生产销售通道和产业扶贫渠道。
   其次,创新非遗产业发展方式,加强振兴传统工艺力度。一是转变传统技艺的发展方式,形成多种发展模式。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家庭小作坊经营模式已经很难生存,积极推动我市传统工艺发展成立有限责任公司,让其形成拥有知识产权,自主研发并集加工、销售、服务于一体的专业化连锁机构,延长产业链。我市乞丐酱驴、武功馨绣民间手工布艺等走上了有限公司的发展道路,在企业发展的同时,积极利用优势,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合作社的发展模式有效的促进了传统工艺的发展 ,武功苏绘民间手工工艺等成立合作社,采用“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对传统手织布进行研发、组织生产和统一销售,积极吸纳中低层收入者进入合作社,积极帮助困难家庭脱贫致富,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我市的精准扶贫工作起到重要作用。二是创新技术发展,在不改变传统工艺核心内容的基础上,大胆发明创造,打造品牌形象。目前我市非遗助力扶贫的重点项目,如武功刺绣、乞丐酱驴制作技艺、武功织布技艺、泾阳茯茶等在发展过程中注重产品质量和客户需求,积极参与国家的精准扶贫工作,获得了都社会认可,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


   再次,搭建平台,组织培训,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我市各级非遗保护单位,常年不定期开展各类非遗技能培训,对贫困村有一定非遗技能的人才提供展览、展示、宣传,提供外出学习机会。以泾阳县为例,2016年共举办非遗知识技能培训100余期,培训贫困人员500余人,贫困人员进入非遗企业就业人数超过1000人,增收240余万元。2017年10月1日,咸阳市市民文化中心开馆,非物文化遗产馆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成为我市非遗对外展示展演的重要推介平台,同时也是咸阳市一次性投资最大的民生工程,加快文化事业发展,提升咸阳文化软实力,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全面掌握全市非遗项目在助力脱贫攻坚中所取得的成绩,树立成功典型,共享先进经验,进一步加大对非遗助力扶贫的扶持力度,通过坚持生产性保护来不断激发非遗创造新活力。我市有五项非遗助力扶贫的重点推介项目:第一,鑫响乞丐酱驴公司。品牌“乞丐酱驴”是李淮先生独创于民国二十二年,现在由家族第四代传人李鑫先生继承,并与2007年申请国家专利并注册商标。2017年10月列入陕西省第六批省级非物质遗产项目。该品牌与长武县417名残疾人签订协议,采取入股分红的方式,积极推动困难群众脱贫致富。第二,咸阳苏绘民间手工工艺精品专业合作社。该社成立于2006年,依托当地苏蕙纺织文化,采用“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截止2017年,改合作社总资产达到4531.76万元,精准扶贫帮扶上百户困难家庭,资金投入50多万元。第三,长武郭景存医院。传承祖上中草药治疗骨伤、烧伤的独特技艺,创办长武县第一家民办医院,由于其高超的医术,受到社会好评。为当地居民进行上百场义诊,发放数万元的医药药品。第四,泾阳茯茶产业。积极推动泾阳茯茶的产业化程度,创新发展方式,提高文化内涵。积极助力精准扶贫,积极吸纳贫困人员进入非遗企业就业人,促进困难家庭融入茯茶产业发展中。第五,武功馨绣民间手工布艺公司。该公司采取“合作社+学校+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企业发展取得很大成功,同时相应政府号召,重点针对贫困残疾人和妇女,以持续增加残疾人和贫困妇女收入为核心的脱贫攻坚行动,效果显著,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直好评。

友情连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 咸阳市政府 | 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 | 咸阳市文化和旅游局 | 西安市群众艺术馆 | 上海市群众艺术馆 | 咸阳市群众艺术馆
Copyright @ 2023 咸阳市群众艺术馆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陕西省咸阳市秦都区体育场十字文苑大厦5层 电话:029-33171775 邮编:712000
备案:陕ICP备15001372号 网站开发:卓悦网络